95后氪金玩家:兴趣爱好如何掏空你的钱包

95后氪金玩家:你的钱包被兴趣爱好“割韭菜”了吗

“‘娃圈’有个段子说:买娃本就逆天而行,突然‘饿死’很正常。”95后大学生胡园园最近花掉了省吃俭用的2000元人民币,入手一个心仪已久的巴掌大的BJD娃娃(球关节娃娃)。

即使室友提醒这笔消费意味着下个月生活品质会严重滑坡,胡园园忧愁不过5分钟,又沉浸在满足和欢喜中。她花了两个小时摆拍、修图,然后发布在专门为娃娃建的微博账号上。

自从进入“氪金娃圈”,胡园园说自己掉进天坑,钱包被无限“割韭菜”。BJD娃娃可以换装、化妆,还能局部调换手脚、头发甚至眼球——每一个环节都滚动着人民币。

想把自己送到鄙视链顶端

今年21岁的小白,就读于日本某大学经济学部大一,是一名资深游戏玩家。当被记者问及这些年在游戏上的花费,小白不假思索说出“20万元人民币”这个数字。

“我刚开始玩一个手游时,直接充了1万元人民币,结果我发现自己居然排到全服第三了!所以我就又充了两万元,升到全服第二。”游戏里好多人私信请我加入他们的公会,那种满足感真是达到极点。

打钱能证明“爱豆”有商业价值

今年22岁的苏苏,大学毕业后进入保险公司做高级策划。下班换掉严肃正经的黑白套装,苏苏就是一个狂热氪金的追星女孩。

“从前我心甘情愿给喜欢的那个爱豆氪金,现在我好像被选秀节目绑架了,为了送他出道才不得不去氪金!”苏苏说,往后的日子更疲惫,因为出道后的每一次曝光每一个商业合作,都需要粉丝持续投入人力财力。

为爱好花钱这件事很解压很满足

除了打游戏、追星等常规领域,当下还涌现出形形色色的新奇氪金项目,例如玩娃娃、买“盲盒”、购置汉服、买球鞋等。

“氪金,一方面是商家策划出来的饥饿营销,一方面花钱这件事本身就很解压和令人满足。”为BJD娃娃氪金的胡园园表示,在这场看似不平等不理性的氪金游戏里,她和商家其实是“两厢情愿”。

THE END
<<上一篇
下一篇>>